智能制造:弯道超车还是换道超车?
企业界对“智能制造、弯道超车”的提法意见很不统一。笔者认为,“换道超车”或许是更合适的说法——在新的竞争线路上超越老牌的领先者。德国靠内燃机超越英国蒸汽机、美国靠电气化超越德国内燃机,以及日本推动自动化流水线,本质上都是“换道超车”的逻辑。一般来说:越是先进的企业,改进的余地就越小,“换道”的压力和动力就越小。这就是落后企业更愿意换道的原因。
当然,无论“弯道超车”还是“换道超车”,都是风险与机遇同在、是对优胜劣汰的强化。少数优秀的企业在换道的过程中浴火重生,多数普通企业在新的道路上更容易失败。
与国外相比,我们在产品质量、研发和服务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自动化水平等方面都是落后的。要做到“换道超车”,就是在推进智能化的过程中提升产品质量、研发和服务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自动化水平。如果能做到这些,“换道超车”就会取得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用新技术带动“补课”。反之,如果只是为了高技术而技术、为了赶时髦而技术、脱离企业实际需求,那就很可能会“换道翻车”了。
要理解“换道超车”,还要搞清楚:是不是真的“换道”了?也就是说:是不是真正在搞智能制造了?
笔者曾用四点描述智能制造的逻辑:ICT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原始动力和基础手段;创造价值是智能制造最根本的目标;协同和共享是创造价值的基本路径;快速响应市场和现场的变化是智能制造最明显的特征。按照这个定义,企业是不是换道了,关键是看是不是充分发挥了ICT技术的作用、是不是强调了协同与共享、是不是企业的快速响应能力是不是加强了。其前提是:企业的侧重点是否逐渐在向设计、研发和服务倾斜? 如果没有实现上述要求、只是关注传统意义下的质量、成本和交货期,或者仅仅关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实质上就没有真正“换道”、而只是在原来的道路上延伸。如果思想陈旧、不愿意“换道”,也就没有“超车”的可能,甚至会被先进企业越抛越远。
我想,要“换道超车”而不“翻车”,大概要遵循上述逻辑。
本文由IT经理网专栏作者郭朝辉独家授权发布,未经作者本人同意禁止转载。
第一时间获取面向IT决策者的独家深度资讯,敬请关注IT经理网微信号:ctociocom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