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数字化观念,就没有数字化转型

很多企业感到数字化转型、推进智能制造很困难。在我看来,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企业缺乏数字化的观念和习惯:不论是做事还是做管理,都习惯于用经验和感觉,而不是让数字说话。

成本是怎么构成的、主要的质量问题的比例是怎样的、交货期耽误在什么地方、效率在什么地方降低了、特定用户为盈利贡献了多少….这些问题都是可以数字化的。没有数据的支撑,很多问题是模糊的,管理的重点和责任就难以划分。小的漏洞多了,就变成了大的漏洞,企业的管理就会很差,产品质量、企业竞争力就难以提高。这时,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的跨度就可能太大。

有人说,精益是智能化的基础。在我看来,更确切地说法是:

精益为数字化转型提供直接的需求和推动力,而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基础。

没有数字化形成的具体要求,智能制造就缺乏着力点、效益提升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很难让一个缺乏数字化观念的企业去搞智能制造,正如不能鼓励营养不良的叫花子去吃海鲜大餐、不能在管理混乱的企业去搞6sigema。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跨越大了难度就大、风险就大;路要一步步地走,才能走得稳。而提升数字化的观念,或许应该是首先要做的事情。

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了管理得更好、更加科学,而不是为了管理者自己更方便。这应该是数字化观念的出发点。但是,复杂问题很难用数字化衡量,也是现实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数字化很重要,但做好并不容易。僵化的数字化不仅会阻碍部门的协同,还会降低创新的效率、增加工作的成本、让官僚主义蔓延。

数字化的观念很重要,要用心才能做好。这是推动智能制造的文化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第一时间获取面向IT决策者的独家深度资讯,敬请关注IT经理网微信号:ctociocom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


关于作者

宝钢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微信号:guoguo_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