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率的高端劳动,能摧毁中国的未来

十多年前我在牛津做访问学者时,房东是个华人。他向我谈到牛津的很多人自己会修房子,小的装修都是DIY。原因是装修的人工费用太高了:买一块钱的料、人工费要花五块钱。我说:国内正好相反:买五块钱的料,花一块钱的人工费。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基础建设在世界上独占鳌头。在我看来,有两个原因特别重要:劳动力便宜、征用土地的价格便宜。这两项“便宜”,带动了中国的钢铁、水泥、玻璃、家具、高速、高铁等行业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我甚至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农民工撑起来的。

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我常常感到惭愧。凭心而论,与国外相比,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效率要低得多。我刚来宝钢的时候,有位姓朱的老专家告诉我:德国人派来了六个人,就搞定了一条冷轧线,劳动效率不知道要比我们高多少。

当然,国外的高效率是有原因的:他们不断地在世界各地建设产线、用的是自己公司的设备,熟能生巧;知识和经验可以充分地“复用”。而我们则是若干年建一条产线,建下一条时,前面的经验已忘记得差不多了。而且,由于常常引进不同企业的设备,很多经验是不能共享的。

去年,有位澳大利亚的华人院士给我们讲3D打印。她有一个观点:如果把一块钱的科技投资投给国外,其收益可能是国内的十倍。这一点听起来可怕,其实我很认同:我见过、评过很多国家级的大项目。很多项目听起来很先进,其实与满足用户需求背道而驰。这些投资,不仅不能产生价值、反而浪费了很多人的精力、甚至败坏了学术风气、丧失了时间机遇。所以,这些科技工作很可能是负效益。

国外研发的性价比高,国内很多企业家明白。登封昊南耐火材料公司的董总就说:让德国人设计自己的企业,价格看起来贵,长期看却更合算。所以,他坚持用国外的设计。

政府常常要求提高研发投入。但我觉得,这未必是好事。在正常情况下,研发是企业的投资行为;投资多意味着投入产出比高、意味着边际效益下降慢。如果违背经济规律,强令提高研发投入,投入意味着浪费、是不健康的。所以,国家真正应该做的,是设法提高研发和创新的水平、能力和效率。很多大牌的专家学者,常常以拿到多少国家经费为骄傲。但仔细想想:他们花了国家的钱,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没有正贡献,本质上是寄生虫,是靠农民工养着的。不仅不光荣,反而是可耻的。

其实,不仅是研发。昨天有多位朋友谈到,谈到我国的高端服务、软件编程的性价比都已经显著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公司,经常雇佣发展中国家的人为自己编程序。中国每年毕业800万大学生,居然培养不出足够多合格的程序员,教育的投入产出比,也是太低了。

所以我认为,中国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农民工的贡献。大体上看,越低端的劳动,中国的劳动效率越高;越高端的劳动,中国的劳动效率越低。到了高端的技术创新,很多领域的劳动效率趋于负数。供给侧改革,本质上是要提高劳动效率,尤其是高端劳动的效率。不改变这种现象,中国的转型发展是没有希望的。但改变这种现象,靠吹牛是不行的、增加投资更是像打吗啡。要改变这种现象,科技教育界都需要风气的改变。

第一时间获取面向IT决策者的独家深度资讯,敬请关注IT经理网微信号:ctociocom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


关于作者

宝钢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微信号:guoguo_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