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trace琚伟:“双模式IT”时代CIO的机遇与挑战
霜降时分,秋意已浓,但是对于国内外的电商企业来说,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年终大会战才刚刚拉开帷幕,双十一、黑色星期五、网络星期一,无一不是对企业数字基础设施的一次“压力测试”和IT部门运维能力的年终大考。此时APM应用性能管理,再次成为CIO们关注的焦点。
在近日举行的“2016年首席信息官峰会”上,IT经理网作为大会的战略合作伙伴对APM厂商Dynatrace大中华区总经理琚伟进行了专访,就数字转型中CIO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APM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双模式IT”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Dynatrace大中华区总经理琚伟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Gartner开列的2016年CIO需要关注的五大议题:
1. 继续专注数字化变革
2. 用云来创建一个灵活可变的平台
3.找到合适的人才来帮助IT满足业务的需求
4.关注个人的投资回报
5.花更多的时间专注在振奋人心的东西上
其中第五条鼓励CIO关注外延性的技术创新,但并未给出明确路径和方法。
2017年CIO的关键议程:双模式IT
Garnter公司在近日发布的《 2017年CIO关键日程》报告中,列举了2017年企业CIO需要聚焦的三大议程,并将双模式IT作为CIO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方法加以推荐:
1.搭建企业数字生态系统
2.关注数字生态中技术的互操作性
3.采用双模式IT(Bimodal IT)是企业搭建数字生态系统的关键
对此琚伟认为,虽然Forrest和Gartner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有一点业界没有争议:如今CIO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机遇就是“多模态IT”,云服务、容器化应用在传统企业IT应用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企业IT呈现多模态化(下图)
至于“双模式IT”,是指在多模态IT时代,IT部门运营模式的“双核化”来应对IT复杂性和业务灵活性的双向挑战。通俗说就是CIO需要“一手画方,一手画圆”,一边要稳固企业架构的长治久安,提高IT基础设施自动化程度并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同时另一方面又要确保IT能够推动应用创新并提升企业业务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近年来,双模式IT已经被大量行业领先企业应用并取得成效,根据Gartner的报告,受访的68%的行业领先企业的CIO已经开始尝试“双模式IT”,并给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价值回报。
“双模式IT”时代CIO如何不被撕裂?
琚伟认为,CIO面临的一大挑战是IT生产和运维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从开发到运营,从静态部署到动态部署,从企业数据中心到云端的基础架构组件和技术堆栈的不断膨胀,最终用户完成一次交易的技术链条越来越冗长复杂,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在DevOps开发运维流程中整合人工智能AI、聊天运营ChatOps,提高运维的自动化和协调效率,打造现代化运维体系,这些都为企业IT的运营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CIO面临的另外一大挑战是业务灵活性、自主创新和数字生态系统建设。在这个软件吃掉世界的数字化时代,传统企业正在纷纷转型软件公司,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汽车行业,如今汽车行业90%的创新和新功能表现为软件和电子设备的升级,汽车软件的升级周期是12-24个月,这非常接近智能手机的升级周期。奥迪北美总裁Scott Keogh曾感叹:从很多方面来看,汽车工业正在转型为软件生意。
其实何止是百年历史的汽车行业,包括医药、金融、工业、交通、旅游、教育等传统行业的CIO们无不面对全新的挑战,IT不再是成本中心,而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引擎。CIO一方面要不断提升IT系统运维效率,提高应用性能表现,进而提高用户体验和转化率,另一方面又要提高企业应用开发和交付的能力,打造数字生态系统,使IT成为提升企业创新力和敏捷性的驱动力。
但现实中,CIO更多的是被日益复杂的运维问题所困扰,很难抽出更多精力和资源“专注数字化变革”和“花更多时间专注在振奋人心的东西上。这就好比左手拿盾右手拿剑的角斗士,因为盾牌过于沉重而无法做出有效的攻击。
从APM到DPM,缩短企业的“反射弧”
面对数字化转型中CIO面临的“多模态IT”挑战,Gartner和Forrest连续多年评定的APM领域的领导型企业——Dynatrace提出了一个APM的拓展概念——DPM,即数字化性能管理。
所谓DPM数字化性能管理,就是通过一个平台同时向业务部门和IT部门的每一位员工提供实时的,可视化和可操作性的数字化性能信息。
琚伟认为,在用户为王的时代,企业终端APP和web的性能表现和用户体验本身就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品牌形象。在被互联网企业和无数精品消费APP“宠坏”了的消费者眼中,企业C端应用的任何性能问题都会被敏锐地感知到,并对企业的品牌、用户体验和交易的转化率造成直接影响。
但是随着移动端应用的多样化,企业围绕API、云服务、大数据和物联网打造数字生态系统,以及数字交易链条不断加长,数据中心和云服务技术堆栈叠床架屋,复杂性与日俱增,企业对导致用户体验下降的前端应用性能问题往往反映迟钝,很难及时从开发、测试、运维、用户体验等各个环节找到“代码级”的问题根源。不断延长的“反射弧”导致企业的业务和品牌蒙受损失,在激烈的数字生态竞争中处于劣势。
DPM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帮助企业深入分析并驾驭IT系统的复杂性,打造运营和业务的灵活性,帮助CIO从IT的复杂性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和资源用于业务灵活性和自主创新方面,轻松玩转“双模式IT”。
APM的演进方向,CIO想要什么
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中国本土的APM市场近年来也飞速成长,涌现了以APM为旗号的厂商,但是从方案交付的完整性和战略性来看,与国外领导厂商还有不小的差距。
事实上,由于APM产品需要与数字经济前沿技术和应用齐头并进,对厂商的用户基础、战略视野和解决方案开发交付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在《Forrester Wave:2016年第三季度应用性能管理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IBM、CA、惠普和戴尔等老牌企业IT巨头,在APM这个专项上也无法与Dynatrace和AppDynamics等专业厂商抗衡,其中Dynatrace在战略能力上获得了罕见的5分满分。
琚伟指出:这几年涌现的本土APM厂商往往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只集中在APM的一两个层面上,并不能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因为APM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存在,包含主动监控、被动监控、探针等方式,没有一个单一的方案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但是对于CIO和企业IT决策管理者来说,他渴望统一的监控平台,在一个窗口展现业务仪表盘,利用大数据洞察和人工智能技术,完成从从应用到数据中心,从开发到运维的“单窗口智能化全栈监控”。
如今,企业的APM本身就是一个“业务和系统的大数据采集处理器”,是企业打造智慧数字生态系统的大脑。未来企业IT系统的复杂程度类似第五代隐形战机,没有高度自动化的飞行控制系统随时都会坠机,因此APM的重要意义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
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完整的APM方案提供商,必须能够完备地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不同组合,这也是本土厂商寻求突破的痛点所在。
第一时间获取面向IT决策者的独家深度资讯,敬请关注IT经理网微信号:ctociocom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