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狼性还是人性?任正非高调召唤“加西亚”的启示

上周任正非签发内部“红头文件”指名道姓呼唤一位前华为程序员回归,并且全员通报,继“清退35岁+运维技术人员”后再次引发行业热议,内容如下图:

这位让任老板高调召唤的“加西亚”,前华为高级技术人才孔令贤,2011 年 4 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安全专业。其个人博客中的简介是这样的:

2011.03.28 – 2015.11.17,就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研究所,隶属 IT 产品线云操作系统产品部,四年多的时间从一名基层员工成长为团队Leader,负责 OpenStack 开源社区运作。所以,无论在思维,还是在工作方式上,基本已经打上了华为的烙印。在公司一直顺风顺水,并无经受大的历练,也并无见过大的世面,只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踏踏实实做该做的事情。于 2015 年底从华为离职。

一路顺风顺水,被破格提拔三级的他,究竟为什么离开华为?

这问题在孔令贤的个人博客:《新西兰移民路(一)—— 开篇》一文中曾详细披露,摘要如下:

管理岗的压力:

自己在这个位置做的时间长了,有点温水煮青蛙的感觉,慢慢的就没有了“奋斗”精神,而逐渐变成了琢磨如何争取更多的资源,如何揣摩领导们的心思,如何配合公司的战略,如何制定团队的目标和方向,如何在做团队排序的同时能够让团队里每一个兄弟姐妹都能感到公平等等。

想老老实实钻研技术吧,自己的岗位工作性质又给不了我研究技术的保障。基层主管这个职位在华为很特别,既要做管理,又要懂技术,是“带兵打仗”的人,更是公司政策执行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热爱的技术没时间钻研:

自己在技术上花的时间逐渐变少,而写 PPT、开会以及团队琐事却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技术敏感度就会严重下降,在团队管理、业务扯皮,以及无休止的会议中,已经丧失了静心做技术的心。

“狼”性文化的逼迫:
其实很多人想当官,觉得当官之后工作就轻松了,底下兄弟们没日没夜加班,主管需要做的就是隔三差五带大家好吃好喝一顿,谁表现好了公开表扬一下,诸如此类。而实际上,作为管理者,要操的心其实很多,特别是华为的管理者,除了要懂得排兵布阵,懂得做事的轻重缓急,懂得制定业务目标,要有救火能力,同时还要居安思危,迎合上头的领导们,要做出成绩,这样才能有继续上升的机会。毕竟人往高处走嘛。

我也有幸跟几位领导们接触过,感受过他们在工作上的“狼性”,我心里知道,那种生活状态不是我想要的。其实,我并不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因为那种成功,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基本上就是“一将终成万骨枯”。

工作对个人生活的侵占:
华为的工作状态,也不太适合我这种喜欢自由,希望利用工作之余有点个人爱好(健健身、弹吉他、打打球、游游泳),在家人需要我时能够立刻出现在家人身边的人。

妈妈、奶奶相继离我而去,让我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更加珍惜身边值得爱的人,我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跟生活更好的平衡。这些东西,在华为,永远只能是奢望。

趁年轻早打算:
在跟一个朋友的电话中,他说:“我很羡慕你,你才29,你看看我,都快 40 了。谁不想出去看看,试着在国外生活生活。但你知道,40 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么,经不起折腾了……”,一番真诚的话让我思绪万千。

我才29岁,我经历的东西其实不足以支撑公司给我的级别和地位,云计算需要那么多知识,我甚至想不到我精通什么;我的英语很烂,听着别人跟老外滔滔不绝时,自己只能暗暗羡慕和着急;虽然说是做基层管理,但管理方面的知识又不成系统。既然早晚要离开,不如趁年轻出去多走走看看,给自己多些选择。

离职后的孔令贤技术移民举家迁往新西兰,就职于一家名为 Catalyst 的开源软件企业云计算部门。他说,新公司“有着自由、开放的公司文化,我很喜欢”

 孔令贤和他的儿子

随便翻翻当时报道这一事件的自媒体评论区就能看出,孔令贤的肺腑之言引起了多少程序员的共鸣!

中国程序员的职业生涯如此纠结悲催,而欧美程序员的生活却与此有着天壤之别。美国著名的招聘网站Glassdoor前年就曾发布职场报告显示,在工作与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最好的25个职业中,科技职业占据了10个席位(所有行业中最多的),分别是:

前端开发工程师、软件开发者、解决方案工程师、数据分析师、WEB设计师、软件QA工程师,WEB开发者、UX Designer、SEO经理、数据科学家。

差距究竟在哪里?观念?环境?系统?文化?教育?都有。然而,出路何在?

任老板问“我们要依靠什么人来创造价值?”其实,应该是“我们靠什么留住能创造价值的人并让其价值最大化?”

答案是唯一的:

敏捷(Agile),因为最好的人才不是去了敏捷公司,就是走在去敏捷公司的路上,敏捷,是有理想的程序员的天堂,无情怀的企业的地狱。

为什么国外的运动员和程序员40岁还能拥有较高的幸福感和职业安全感,而中国的程序员35岁+就面临“清退”?为什么最好的程序员都去了敏捷化的科技公司?

敏捷文化,说白了,就是从“狼性”回归“人性”和“个性”。《华盛顿邮报》等美国主流媒体最近热议的一个话题就是“硅谷正在抹杀个性”,这被看做是硅谷盛极而衰的一个标志。下一次科技革命的内核,将会是一场释放程序员人性的文化革命,类似几百万年前非洲大草原气候定型后羚羊、猎豹之间展开的一场血流成河的“敏捷进化”,而这个转变的过程,将会是“企业灵魂深处的一场革命”。

正像美国scrum.org的资深敏捷教练,Joshua Partogi在《为什么敏捷开发在亚洲实行不了?》文中所写:

我个人认为要让亚洲公司完全理解并采用Agile会是一场革命,因为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在许多亚洲公司还根深蒂固,而这些公司的领导人们必须要率先打破很多文化上的壁垒,那样才能像欧美公司一样实践敏捷。这非常困难。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希望:一些新生代的亚洲公司正在做出改变。

革命都有代价。

向Agile(敏捷)靠拢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需要努力工作、耐心、突破壁垒、放下面子、管理层介入、信任、勇气,以及大量的组织变革、大量的实验和大量的失败,还可能持续很多年。这些代价实际上非常昂贵。

但如果不改变,会有更多的孔令贤被迫出走,或被扼杀、被埋没。如果没有李小龙、帕奎奥、刘翔、孙杨、林丹,亚洲人的身体潜能和运动天赋就不会被西方世界认可。正如李小龙首次披露的日记中所记录的:“我,李小龙始终处于一个(迭代)过程中。”如果中国的企业机制不能孕育出一批李小龙式的,人性高度释放,忠于内心,“不做两面人”的,深谙敏捷之道的技术人才,中国的软件业注定会被印度等更“敏捷”的竞争者远远甩在身后。敏捷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向死而生”、“无法为有法”的最高效率生存哲学,从个人到企业,看破者生,执迷者死。

其实真正开始敏捷革命并不难,只要每个员工,都像孔令贤一样为了坚守价值观说走就走,每一位老板,都能比任正非觉悟得早那么一点,敏捷革命就不会血流成河。这里送上《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号:敏捷之美

         敏捷之美 ∣这里只有干货   

第一时间获取面向IT决策者的独家深度资讯,敬请关注IT经理网微信号:ctociocom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
标签: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