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苹果“卖脸”看人脸识别的隐私危机
近日,一个基于苹果ARKit技术测量物理空间的手机应用——AR MeasureKit(iTunes下载)的最新更新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在最新的版本中,用户居然可以查看iPhone X人脸识别摄像头拍摄的面部识别数据点阵模型(上图)。这意味着苹果向第三方APP开发者开放了iPhone X的人脸识别数据,或者说,苹果出卖了用户的脸!
苹果“卖脸”与下一个隐私黑洞
不可否认,作为人脸识别技术商业化的先行者,苹果的人脸识别技术为业界设定了不少值得称赞的技术道德规范,例如将人脸数据存储在本地手机端,而不是发往云端。但是大多数用户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苹果允许iPhone上的APP调用苹果的TrueDepth人脸识别摄像头,获取人脸模型数据。
例如本文开头提到的iPhone X上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增强现实应用:MeasureKit,就能够展示苹果采集的人脸数据模型,该程序的开发者Rinat Khanov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表示将在未来的功能升级中支持人脸数据导出,方便用户打印自己的3D面部。
不仅仅是MeasureKit,基于苹果增强现实开发套件开发的APP都可以使用和处理这些数据。
无论是用于3D人脸打印(已经有黑客利用3D人脸打印成功骗过苹果的Face ID)还是提取用户情感情绪数据,苹果的人脸识别技术采集的隐私数据甚至会泄露我们的情绪和内心世界,TrueDepth技术能够实时读取人脸52个部位的微小动作,例如眼皮、嘴唇等,结合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其对隐私涉猎的深度和广度已经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与对智能家居和健康数据的谨慎不同,苹果对人脸数据的隐私保护非常“松懈”,MeasureKit的开发者表示他们在调用Face ID人脸数据时并未受到苹果的特别审查。正如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师Fatemeh Khatibloo指出的:任何一个APP开发者居然仅仅凭借与苹果的一纸开发合同就拿到用户的人脸数据,这太恐怖了!
人脸大数据:广告主的下一个隐私数据金矿
虽然苹果在开发合同中要求开发者不得销售人脸数据,对陌生人“人肉检索”,或者将其用于广告业务,但是苹果为了借助人脸识别抢占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的制高点,不惜向开发者提供用户人脸数据的行为本身,已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同时也为广告主打开了一个超级隐私金矿。
正如前文所言,苹果和APP开发者采集的人脸识别数据所包含的隐私信息和价值,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前不久斯坦福大学研究者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仅仅通过一张人像照片就能判断一个人的性取向,准确性甚至超过人类!
如果机器能够比人类自己更加了解人类,无疑将引发一场空前的伦理恐慌,这也意味着可被机器取代的人类职业范围扩展到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教师、海关稽查等过去认为无法被机器取代的岗位。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与人脸识别大数据的结合,也将掀起一场广告业的革命,“看人下菜碟”式的精准营销蕴含着巨大商业价值,这也意味着人脸数据将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下一座金矿和油田。
事实上,先行的创业公司们已经开始了“读脸”和“卖脸”的生意。例如创业公司Kairos的人脸识别图像处理软件能够识别性别、种族、年龄甚至情绪,过去一年间,Kairos帮客户读取了超过2.5亿张人脸图像,用于帮助优化提升其广告营销和产品。
最糟糕的安全技术 最强烈的资本冲动
保护好个人的生物测定信息,尽可能减少其曝光面,是最基本的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之一。信息安全大咖会告诉你,拍照合影的时候千万不要对着镜头比V字手势,因为这样可能会泄露你的指纹信息。但是面对苹果引发的全民“刷脸”热潮,这位安全大咖,估计只能是“无f可说”了吧。
事实上,人脸识别作为一个安全认证生物测定技术,在信息安全界的口碑很差,根据IT经理网此前的报道,人脸识别是黑客眼中最没用的信息安全技术。
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可能导致隐私灾难的,安全性赶不上指纹识别的人脸识别技术会得到各大科技厂商和电商巨头的一致推崇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人脸数据是一个超级金矿,将引发互联网从“吸睛”到“读心”的变革,网络营销也将从从偏差和延迟巨大“用户画像”发展到实时准确的用户想法捕捉和人工智能响应。在这场人机互动3.0的盛宴中,没有一家巨头能够承受落伍的损失。
Facebook和Google都争先恐后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分析海量用户照片数据(请参考TED上李飞飞的演讲,此举因涉嫌滥用生物测定数据在伊利诺伊州被起诉)。坐拥用户人脸大数据的互联网巨头们的人脸识别技术进步最快,例如Facebook已经申请了基于用户情绪分发内容的技术专利,而苹果则直接收购了一家能够侦测用户情绪的创业公司Emotient。
真正让隐私保护组织们彻夜难安的是,iPhone X将无处不在的人脸扫描变成了人们可以接受的“惯例”,同时也标记了人脸识别数据这座大金矿的位置,这直接会刺激其他手机厂商、安全监控摄像头和无人机等产品厂商纷纷仿效,引发淘金热,而这些厂商对隐私的保护能力和意愿,往往是远远不及苹果的。
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张脸,但未来保住这张脸已经超出普通人的隐私自卫能力,我们能做的就是且刷且珍惜。
第一时间获取面向IT决策者的独家深度资讯,敬请关注IT经理网微信号:ctociocom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