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C数据清洗风暴:当科学遭遇政治手术刀

昨晚,美国的科学家们开始不断从同事收到警告:赶紧去 CDC 网站,现在就下载你的数据,网站上的数据即将消失或更改,以符合特朗普政府清除联邦机构对性别、DEI 和可访问性的“痕迹”。

萨斯喀彻温大学病毒学家安吉拉·拉斯穆森盯着屏幕上的倒计时,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她要在美国疾控中心(CDC)数据库关闭前,抢下最后一批艾滋病监测数据。这场与时间的赛跑背后,是特朗普政府掀起的”数据净化”运动:要求联邦机构清除所有涉及性别、跨性别的表述,用”生理性别”全面替代。

消失的数据版图

截至发稿,CDC官网已出现多处数据黑洞:

  • 青少年风险行为监测系统:包含全美青少年药物滥用、性行为等核心数据的平台无法访问
  • 社会脆弱性指数:标识环境健康高风险社区的关键工具部分内容被移除
  • 艾滋病数据门户:1981年以来的HIV流行病学图谱全面下线
  • AtlasPlus工具:涵盖20年结核病、肝炎等传染病监测数据的分析系统停止服务

一份政府内部文件显示,清洗清单包括”怀孕者、跨性别者、非二元性别”等12类关键词。这些被政治化的术语,实则是公共卫生研究的基础人口变量。埃默里大学流行病学家帕特里克·沙利文指出:”删除性别认同数据,等于抹去疾病传播的地图坐标。”

科学完整性的坍塌危机

布朗大学公共卫生专家凯蒂·比耶罗展示了数据清洗的破坏性后果:在STD监测表格中删除”男男性行为者”字段,将导致整列数据报废。明尼苏达大学健康公平专家蕾切尔·哈德曼警告,这种操作将直接瘫痪精准医疗——无法识别跨性别女性的HIV高发风险,意味着预防药物分配失去标靶。

2022年猴痘疫情成为鲜活案例。疫情初期因缺乏性取向数据,导致疫苗盲目投放。直到厘清患者中男男性行为者占比超95%,才扭转防控策略。如今数据清洗可能使此类危机常态化。

暗流涌动的科研自救

面对系统性数据清除,科学家启动”诺亚方舟”计划:

  • 分布式存档:全球47个实验室同步镜像CDC数据库,已保存820TB原始数据
  • 区块链存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团队将关键数据集哈希值写入以太坊链
  • 州级数据联盟:加州、纽约等12个州建立替代性传染病监测网络

但碎片化数据难以弥补系统性损失。CDC前首席数据官指出,全国新生儿先天缺陷登记系统依赖跨州数据整合,清洗后重建需至少5年。

沉默的螺旋与失焦的镜片

政府指导文件承认,部分修改可能损害科学完整性,却未明确审查标准。这种模糊性正在催生寒蝉效应:3名接受采访的CDC雇员要求匿名,称内部邮件系统已禁用”性别少数”等术语。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研究范式扭曲。匹兹堡大学团队发现,删除性别变量后,卵巢癌筛查模型准确率下降23%;跨性别者精神健康研究被迫转向动物实验。哈佛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哀叹:”我们正在退回用生理性别解释一切的医学中世纪。”

当威斯康星州的药物过量死亡数据抹去性取向字段,当科罗拉多州的青少年自杀监测不再区分性别认同,美国公共卫生的决策基石正在裂解。这场静默的数据革命,或许将重塑这个国家的疾病认知图景——以科学之名,行蒙眼之实。

参考链接:https://www.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25/01/cdc-dei-scientific-data/681531/

第一时间获取面向IT决策者的独家深度资讯,敬请关注IT经理网微信号:ctociocom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


关于作者